目录
[Pan-Genome of Wild and Cultivated Soybeans
DOI:10.1016/j.cell.2020.05.023](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618-8)
2020年田志喜老师和梁承志老师强强联合发表大豆泛基因组,这篇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预示着作物泛基因组时代到来。今年水稻泛基因组同样的策略发在cell。
大豆泛基因组的研究:
本研究示意图:
本研究主要结果:
此高质量图形结构泛基因组的构建不仅本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为过去已经开展的大量重测序数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平台,将使得这些数据获得“第二次生命”。
黄三文老师对此研究的评述文章:
2898份大豆重测序,SNP检测,群体分析
26份材料PacBio+光学图谱+HiC+Illumina从头组装。平均Contig N50: 22.6Mb,Genome: 1011.6Mb。
注释重复序列占到54.4%,其中LTR比例最大。每个基因组平均鉴定到56,552个蛋白编码基因,BUSCO:95.6% 。
29份和2898份材料变异图谱
denovo与重测序的相关性
Correlation of SNP density, p, dN, and dS from 29 de novo assembled genomes and 2,898 resequenced accessions
核心与非核心基因
注释与多样性
具体特征统计
功能
PAV的GWAS:种子光泽示例
WGD与非WGD区域的基因和SV特征比较。
大豆中I Locus的演化。
The classically defined I locus is an important domestication locus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s in seed coat color from black to colorless
CHS基因:reduced chalcone synthase(CHS) gene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在7号染色体的一个倒位可能与驯化相关。
不同材料中铁效率QTL候选基因的SV
文章的信息量很大,这里只是囫囵吞枣放了几张图。开创性的研究才是佳作,我辈只能模仿。
手机扫一扫
移动阅读更方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