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的核心概念,放到2022年相信很多的小伙伴都已经非常清楚了。但是,对于webpack配置中的output.path、output.filename以及output.publicPath,还有很多小伙伴还不理解。本文讲围绕output.filename、output.path与output.publicPath,讲解它们的功能,并分析这些配置与webpack中常使用到的MiniCssExtractPlugin、HtmlWebpackPlugin等插件的关系。
直接上总结图
我们现在基于webpack搭建了一个前端项目,完成项目初始化,并安装webpack三件套:
yarn init
yarn add -D webpack webpack-cli webpack-dev-server
安装完成以后,我们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webpack.config.js,一个极简的配置如下:
const {resolve}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
entry: {
main: resolve(__dirname, 'src', '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main.js',
path: resolve(__dirname, 'dist')
}
}
然后,在package.json中添加脚本:
+ "scripts": {
+ "build": "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js"
+ },
"devDependencies": {
"webpack": "^5.75.0",
"webpack-cli": "^5.0.1",
"webpack-dev-server": "^4.11.1"
}
接着,我们在src目录下创建一个index.js文件,这个js文件的内容就是从dom上找到id为app的元素,并给其内部添加一个文本"hello, worl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innerText = 'hello, world'
最后,我们运行webpack的构建过程:
yarn build
运行以后,就会在项目根目录下的dist目录下生成main.js。
注意:这里并没有配置关于js的解析,因为webpack默认就会处理js文件。
仅仅是生成目标js文件,可能还不是我们期望的效果。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我们通常还希望有一个html来展示UI,并运行js代码,但是手工创建可能不能是一个好的方案。这里,我们引入本项目的第一个插件:HtmlWebpackPlugin。
yarn add -D html-webpack-plugin
HtmlWebpackPlugin插件基础功能:
安装好该插件以后,在之前的webpack配置中,我们适当的修改:
引用插件,并new一个HtmlWebpackPlugin实例(不添加其他配置)
const {resolve} = require('path');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
entry: {
@@ -7,5 +8,10 @@ module.exports = {
output: {
filename: 'main.js',
path: resolve(__dirname, 'dist')
让我们再次运行构建脚本后,我们会发现,dist目录中,不仅仅生成了main.js,还生成一个index.html:
通过检查这个index.html的内容可以看到,这个插件不仅仅帮我们生成了一个html,还在这个html中的head节点中创建了一个script节点,并且src属性填写的是main.js。
此时,我们使用浏览器直接打开这个index.html,尽管是在文件系统,但浏览器还是可以通过script节点中的属性`src="main.js",从index.html所在同级目录中加载main.js。然而,运行起来有报错:
PS:这里有同学可能会认为是script节点在body以前加载的,所以会报错。但是实际不是这样的,这里script节点中有一个
defer
属性,这个属性表明,文档加载完毕以后才会执行main.js(MDN - defer),所以,我们不用担心由于DOM未加载完就执行js代码而造成报错。
这个地方的问题在于:我们的main.js中会执行查找id为app的元素,但是实际生成的html是没有这个元素的。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自定义生成index.html。通常的做法就是:
在项目根目录创建一个public目录,在其中创建一个index.html(项目根目录/public/index.html),内容如下(重点是body里面添加了<div id="app"></div>
):
然后,修改webpack配置中,关于HtmlWebpackPlugin的配置,配置插件template
参数,表明使用上述的创建的index.html: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我们再次运行构建,可以看到在dist目录下的index.html是基于我们提供的模板生成:
此时,我们再次打开这个html,可以看到正确的处理后的结果:
让我们回到关于output.path与output.filename上来。回顾我们的webpack配置:
output.filename:确定js最终生成的文件名
output.path:确定js所在的根路径
js最终生成的路径是:
output.path(绝对路径) + output.filename(文件名,可以有相对路径前缀)
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便可知,例如,我们修改配置如下,把output.filename改为"js/main.js"
,output.path改为'resolve(__diranme, "my-dist")'
:
output: {
- filename: 'main.js',
- path: resolve(__dirname, 'dist')
+ filename: 'js/main.js',
+ path: resolve(__dirname, 'my-dist')
},
重新经过构建以后,我们会看到my-dist
目录被创建,并且这个目录下面还会创建js
目录,js
目录中会有main.js,正好匹配了output.path(项目根目录/my-dist) + output.filename(js/main.js)
。
但是,output.filename与output.path仅仅影响js的生成吗?不然,让我看看这两个参数对于HtmlWebpackPlugin的关联关系。
对于上述生成结果,我们会注意到,在webpack配置中的HtmlWebpackPlugin插件部分,我们没有编写过任何关于index.html的生成路径的配置,但这个index.html最终也生成到了"my-dist"
目录下(与output.path一致);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生成的index.html里面的script节点的src属性,是"js/mian.js"
(与output.filename一致)。
我们可以整理一个图,来描述相关配置与js构建、HtmlWebpackPlugin插件的关联关系:
总结来说,output.path与output.filename不能单纯只作为输出js的配置,HtmlWebpackPlugin也会使用它们:
读者可以根据上述的表格,自己进行实验验证。
对于output.filename,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是一个绝对路径,譬如:"/js/main.js" or "/main.js"
,一旦配置成了绝对路径,就会看到报错:
configuration.output.filename: A relative path is expected. However, the provided value "/js/main.js" is an absolute path!
Please use output.path to specify absolute path and output.filename for the file name.
你只能写成:"js/main.js"
或"./js/main.js"
。然而,由于生成的html中script节点属性src的值,来源于这个output.filename值,如果我们有需求,希望生成的src等于一个绝对路径,譬如:src="/js/main.js"
,仅仅靠output.filename是不行的。于是乎,output.publicPath就登场了!
首先,在webpack中,这个参数不配置的话,默认是空字符串""
。然后,我们需要纠正我们前面的一个结论:
实际上,script节点的src属性的路径,并不只是output.filename来决定的,而是由output.publicPath与output.filename共同决定:
src = output.publicPath(还有斜杠的特殊处理,后面讲)+ output.filename
只是因为output.publicPath默认是空字符串,所以我们前面生成出来的只是src="js/main.js"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配置publicPath为"/"
,则生成的节点就会成为:<script src="/js/main.js">
output.publicPath: "abc"(尾部没有"/"),src="abc/js/main.js":
output.publicPath: "/abc"(尾部依然没有"/"),src="/abc/js/main.js":
仔细观察这几种场景,就可以知道HtmlWebpackPlugin插件,在生成html中的script标签时候,其中的src属性依赖output.filename以及output.publicPath,并且规则为:
需要注意的是,谨记js文件与html文件的生成不会受到output.publicPath的影响,只跟output.path和filename(js是output.filename,html是HtmlWebpackPlugin的filename)相关。
于是乎,我们重新整理前面的关系图,把output.publicPath配置引入:
细心的读者已经想到了,假如publicPath配置成了"/static/",影响了HtmlWebpackPlugin中的script节点的src属性路径;而js文件实际生成路径仅受到output.path+output.filename,势必造成js访问路径不匹配的问题:
所以,日常对于webpack的配置一定要注意这种路径问题,保持匹配,否则使用webpack-dev-server就会出现问题~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对output中的path、filename以及publicPath能够理解他们的效果了。接下来,我们举一反三,引入常用的CSS打包工具MiniCssExtractPlugin也来分析一下。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需求,一个前端项目打包的时候,希望能够将项目依赖的css文件最终抽离为一个或N个css文件,并让我们的前端html直接以link节点的形式加载。这个时候,我们一般使用MiniCssExtractPlugin来完成这个需求。当然,除了这个插件以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最基础的loader:css-loader
。
yarn add -D css-loader mini-css-extract-plugin
工程结构不会变化:
项目根目录/
├─ package.json
├─ public
│ └─ index.html
├─ src
│ └─ index.js
└─ webpack.config.js
内容主要是新增了css-loader与mini-css-extract-plugin。
接下来,我们编写一个简单的css样式文件存放于src目录下(src/my-style.css):
body {
background-color: aqua;
}
#app {
background-color: azure;
}
并修改index.js的代码,在index.js中引用它:
+import './my-style.css';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innerText = 'hello, world'
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任何的配置,运行webpack打包,会看到报错:
ERROR in ./src/my-style.css 1:5
Module parse failed: Unexpected token (1:5)
You may need an appropriate loader to handle this file type, currently no loaders are configured to process this file. See https://webpack.js.org/concepts#loaders
核心问题在于,webpack无法处理index.js中关于.css
的文件(webpack默认值处理js文件)。所以,需要我们配置专门处理css的规则:
+ const MiniCssExtractPlugin = require('mini-css-extract-plugin');
module.exports = {
...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resolve(__dirname, 'public', 'index.html')
}),
+ new MiniCssExtractPlugin({
+ filename: 'css/main.css'
+ })
],
+ module: {
+ rules: [{
+ test: /\.css/,
+ use: [MiniCssExtractPlugin.loader, 'css-loader']
+ }]
+ }
}
首先引入MiniCssExtractPlugin插件;然后在plugins中,new出MiniCssExtractPlugin插件实例,并传入filename配置css/main.css
;最后,配置module.rules中,添加对css的处理:
loader的执行顺序是按照数组从后向前的,所以use数组最后是css-loader,然后才是MiniCssExtractPlugin提供的loader。webpack在构建过程,遇到引用css的场景,则先调用css-loader,对css文件进行处理,然后调用MiniCssExtractPlugin提供的loader进行抽取
完成配置以后,我们再次启动webpack的构建,会看到dist目录下,又会产生一个css目录,里面存放的就是mian.js,并且,检查index.html会发现这一次除了script标签外,还插入了link标签:
有的读者可能已经能够推断出,这个link标签的href路径,也是根据output.publicPath+MiniCssExtractPlugin插件的filename组合而来。这里直接给出结论,就是这样的。我们再次更新图表,把导出css样式文件的MiniCssExtractPlugin插件与相关的配置关系也总结进去,得到如下最终版关系图:
通过关系图,我们很容易知道,webpack中关于文件生成最核心的配置就是output.path以及各种filename,js的生成、css的生成、html的生成都依赖了这套配置;
其次,与js相关的output.filename和与css相关的MiniCssExtractPlugin.filename配置都有两个作用:
最后,本文并没有讲到webpack-dev-server和上述配置的关系,这个会在本《掌握webpack》系列中单独出一期。
手机扫一扫
移动阅读更方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