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零拷贝机制
阅读原文时间:2022年04月10日阅读:1

kafka之所以那么快,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零拷贝(Zero-copy)技术,零拷贝不会kafka的专利,而是操作系统的升级,又比如Netty,也用到了零拷贝。

传统IO

kafka的数据是要落入磁盘的,那么必然牵扯到磁盘的IO,传统磁盘IO又叫做缓存IO,效率是很低的,那么为什么效率低下呢?我们先来粗略讲讲操作系统的知识。

用户空间以及内核空间的概念:

我们知道现在操作系统都是采用虚拟存储器。那么对32位操作系统而言,它的寻址空间(虚拟存储空间)为4G(2的32次方)。

操作系统的核心是内核,独立于普通的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受保护的内存空间,也有访问底层硬件设备的所有权限。

为了保证用户进程不能直接操作内核,保证内核的安全,操作系统将虚拟空间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内核空间、一部分为用户空间。

针对Linux操作系统而言,将最高的1G字节,供内核使用,称为内核空间,而将较低的3G字节,供各个进程使用,称为用户空间。

每个进程可以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因此,Linux内核由系统内的所有进程共享。于是,从具体进程的角度来看,每个进程可以拥有4G字节的虚拟空间。

传统的文件读写或者网络传输,通常需要将数据从内核态转换为用户态。应用程序读取用户态内存数据,写入文件/socket之前,需要从用户态转换为内核态之后才可以

写入文件或者网卡当中。我们可以称之为read/write模式,此模式的步骤为:

1、首先,调用read时,磁盘文件拷贝到了内核态

2、之后,CPU控制将内核态数据copy到用户态下

3、调用write时,先将用户态下的内容copy到内核态下的socket的buffer中

4、最后将内核态下的socket buffer的数据copy到网卡设备中传送。

DMA

DMA(直接存储器访问)是所有现代电脑的重要特色,它允许不同速度的硬件装置来沟通,而不需要依赖于CPU的大量中断负载,而不需要依赖于CPU的大量中断负载。

通俗来讲,就是DMA传输数据从一个地址空间复制到另外一个地址空间,当CPU初始化这个传输动作,传输动作本身是由DMA控制器来实行和完成,也就是两个硬件之间完成的,

而没有CPU的参与,那么CPU就可以释放出来做别的事情,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我们常见的硬件设备如网卡、磁盘设备、显卡、声卡之类的都支持DMA。

所以上面说的read/write模式大概如图所示:

传统IO有两个很大的缺点导致很慢:

1、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共产生了4次copy,从磁盘文件到Kernal的相互读写是支持DMA copy的,但即使这样,从Kernal到User没有硬件的支持所以不支持DMA,

还有两次CPU copy。

2、Kafka只是把文件存放到磁盘之后通过网络发出去,中间并不需要修改什么数据,那read和write的两次CPU copy的操作完全是多余的。

     Linux 2.1版本内核引入了sendfile函数,用于将文件通过socket传送“零拷贝技术”只用将磁盘文件的数据复制到页面缓存中一次,然后将数据从页面缓存直接发送到网络中(发送给不同的订阅者时,都可以使用同一个页面缓存),避免了重复复制操作。

  如果有10个消费者,传统方式下,数据复制次数为4*10=40次,而使用“零拷贝技术”只需要1+10=11次,一次为从磁盘复制到页面缓存,10次表示10个消费者各自读取一次页面缓存。

零拷贝并不是不需要拷贝,而是减少不必要的拷贝次数。

聊聊传统IO流程

比如:读取文件,再用socket发送出去
传统方式实现:
先读取、再发送,实际经过1~4四次copy。

buffer = File.read
Socket.send(buffer)

1、第一次:将磁盘文件,读取到操作系统内核缓冲区;
2、第二次:将内核缓冲区的数据,copy到application应用程序的buffer;
3、第三步:将application应用程序buffer中的数据,copy到socket网络发送缓冲区(属于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
4、第四次:将socket buffer的数据,copy到网卡,由网卡进行网络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