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8高级之架构和优化
让
docker run -d \
-p 3309:3306 \
-v /atguigu/mysql/mysql8/conf:/etc/mysql/conf.d \
-v /atguigu/mysql/mysql8/data:/var/lib/mysql \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
--name atguigu-mysql8 \
--restart=always \
mysql:8.0.29
docker ps
测试连接:MySQL 8 版本,图形连接时还会出现如下问题
配置新连接报错:错误号码 2058,出现这个原因是MySQL 8 之前的版本中加密规则是mysql_native_password,而在MySQL 8之后,加密规则是caching_sha2_password。
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升级SQLyog和Navicat(因此,新版SQLyog和Navicat不会出现此问题),另一种是把MySQL用户登录密码加密规则还原成mysql_native_password。
解决方法:登录你的 MySQL 数据库
#进入容器:env LANG=C.UTF-8 避免容器中显示中文乱码
docker exec -it atguigu-mysql8 env LANG=C.UTF-8 /bin/bash
#进入容器内的mysql命令行
mysql -uroot -p
#修改默认密码校验方式
ALTER USER 'root'@'%' IDENTIFIED WITH mysql_native_password BY '123456';
然后再重新配置SQLyog的连接,重新填写密码,则可连接成功了。
MySQL 8版本之前
,默认字符集为 latin1(ISO-8859-1) ,不支持中文,使用前必须设置字符集为utf8(utf8mb3)或utf8mb4。从MySQL 8开始,数据库的默认字符集为 utf8mb4 ,从而避免中文乱码的问题。
SHOW VARIABLES LIKE '%char%';
utf8 字符集表示一个字符需要使用1~4个字节,但是我们常用的一些字符使用1~3个字节就可以表示了。而字符集表示一个字符所用的最大字节长度,在某些方面会影响系统的存储和性能,所以设计MySQL的设计者偷偷的定义了两个概念:
utf8mb3 :阉割过的 utf8 字符集,只使用1~3个字节表示字符。(无法存储emoji表情)
MySQL5.7中的utf8是utf8mb3字符集
utf8mb4 :正宗的 utf8 字符集,使用1~4个字节表示字符。
MySQL8.0中的utf8是utf8mb4字符集
Windows环境:
全部不区分大小写
Linux环境:
1、数据库名、表名、表的别名、变量名严格区分大小写
;
2、列名与列的别名不区分大小写
。
3、关键字、函数名称不区分大小写
;
在MySQL 8中设置的具体步骤为:
1、停止MySQL服务
2、删除数据目录,即删除 /var/lib/mysql 目录
3、在MySQL配置文件(/etc/my.cnf )的 [mysqld] 中添加 lower_case_table_names=1
4、初始化数据目录 mysqld --initialize --user=mysql
5、启动MySQL服务 systemctl start mysqld
注意:不建议在开发过程中修改此参数,将会丢失所有数据
宽松模式:
执行错误的SQL或插入不规范的数据,也会被接受,并且不报错。
严格模式:
执行错误的SQL或插入不规范的数据,会报错。MySQL5.7版本开始就将sql_mode默认值设置为了严格模式。
查询sql_mode的值:
SELECT @@session.sql_mode;
SELECT @@global.sql_mode;
-- 或者
SHOW VARIABLES LIKE 'sql_mode'; --session级别
临时设置sql_mode的值:
SET GLOBAL sql_mode = 'mode1,model2,...'; --全局,要重新启动客户端生效,重启MySQL服务后失效
SET SESSION sql_mode = 'mode1,model2,...'; --当前会话生效效,关闭当前会话就不生效了。可以省略SESSION关键字
在mysql配置文件中配置,永久生效:在宿主机
上执行以下命令,创建配置文件:
vim /atguigu/mysql/mysql8/conf/my.cnf
编辑配置文件
[mysqld]
sql-mode = "mode1,model2,..."
重启mysql容器
docker restart atguigu-mysql8
建表并插入数据:
CREATE DATABASE atguigudb;
USE atguigudb;
CREATE TABLE employee(id INT, `name` VARCHAR(16),age INT,dept INT);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1,'zhang3',33,101);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2,'li4',34,101);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3,'wang5',34,102);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4,'zhao6',34,102);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5,'tian7',36,102);
需求:查询每个部门年龄最大的人
-- 错误演示
SELECT `name`, dept, MAX(age) FROM employee GROUP BY dept;
以上查询语句在 “ONLY_FULL_GROUP_BY
” 模式下查询出错,因为select子句中的name列并没有出现在group by子句中,也没有出现在函数中:
在非 “ONLY_FULL_GROUP_BY” 模式下可以正常执行,但是得到的是错误的结果:
SET SESSION sql_mode = '';
正确的查询方式:查询应该分两个步骤
1、查询每个部门最大的年龄
2、查询人
正确的语句:
SELECT e.*
FROM employee e
INNER JOIN (SELECT dept, MAX(age) age FROM employee GROUP BY dept) AS maxage
ON e.dept = maxage.dept AND e.age = maxage.age;
测试完成后再将sql_mode设置回来:
SET SESSION sql_mode = 'ONLY_FULL_GROUP_BY,STRICT_TRANS_TABLES,NO_ZERO_IN_DATE,NO_ZERO_DATE,ERROR_FOR_DIVISION_BY_ZERO,NO_ENGINE_SUBSTITUTION';
ONLY_FULL_GROUP_BY:
对于GROUP BY聚合操作,SELECT子句中只能包含函数和 GROUP BY 中出现的字段。日期
和月份
为零。下面是MySQL5.7使用的经典架构图
,MySQL 8中去掉了Caches&Buffers部分:
MySQL服务器之外的客户端程序,与具体的语言相关,例如Java中的JDBC,图形用户界面SQLyog等。本质上都是在TCP连接上通过MySQL协议和MySQL服务器进行通信。
第一件事就是建立 TCP 连接
。身份认证、权限获取
。,会收到一个
Access denied for user错误,客户端程序结束执行
用户名密码认证通过
,会从权限表查出账号拥有的权限
与连接关联,之后的权限判断逻辑,都将依赖于此时读到的权限Management Serveices & Utilities: 系统管理和控制工具
SQL Interface:SQL接口:
接收用户的SQL命令,并且返回用户需要查询的结果。
比如SELECT … FROM就是调用SQL InterfaceParser:解析器:
在SQL命令传递到解析器的时候会被解析器验证和解析。解析器中SQL 语句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
,并为其创建语法树
。
词法分析:将整个语句拆分成一个个字段
语法分析:将词法分析拆分出的字段,按照MySQl语法规则,生成解析树
语义分析:检查解析树是否合法
,比如查看表是否存在,列是否存在
典型的解析树如下:
Optimizer:查询优化器:
确定SQL语句的执行路径,生成一个执行计划
。Caches & Buffers: 查询缓存组件:
所以在MySQL 8之后就抛弃了这个功能。
存储引擎层( Storage Engines),负责MySQL中数据的存储和提取,对物理服务器级别维护的底层数据执行操作,服务器通过API与存储引擎进行通信
。不同的存储引擎具有的功能不同,管理的表有不同的存储结构,采用的存取算法也不同,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取。例如MyISAM引擎和InnoDB引擎。
所有的数据、数据库、表的定义、表的每一行的内容、索引,都是存在文件系统
上,以文件的方式存在,并完成与存储引擎的交互。
首先,MySQL客户端通过协议与MySQL服务器建连接,通过SQL接口发送SQL语句,先检查查询缓存,如果命中,直接返回结果,否则进行语句解析。
也就是说,在解析查询之前,服务器会先访问查询缓存,如果某个查询结果已经位于缓存中,服务器就不会再对查询进行解析、优化、以及执行。它仅仅将缓存中的结果返回给用户即可,这将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
接下来是解析过程,MySQL解析器通过关键字将SQL语句进行解析,并生成一棵对应的解析树,
解析器使用MySQL语法规则验证和解析SQL语句。例如,它将验证是否使用了错误的关键字,或者使用关键字的顺序是否正确,引号能否前后匹配等;预处理器则根据MySQL规则进一步检查解析树是否合法,
例如,这里将检查数据表和数据列是否存在,还会解析名字和别名,看是否有歧义等,并生成一棵新解析树
,新解析树可能和旧解析树结构一致。
然后是优化过程,MySQL优化程序会对我们的语句做一些优化,将查询的IO成本和CPU成本降到最低。优化的结果就是生成一个执行计划。
这个执行计划表明了应该使用哪些索引执行查询,以及表之间的连接顺序是啥样,必要时将子查询转换为连接、表达式简化等等。我们可以使用EXPLAIN语句来查看某个语句的执行计划。
最后,进入执行阶段。
完成查询优化后,查询执行引擎
会按照生成的执行计划调用存储引擎提供的接口执行SQL查询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在MySQL8以下的版本,如果设置了查询缓存,这时会将查询结果进行缓存,再返回给客户端。
利用SHOW VARIABLES
可以查看SQL的执行流程。使用前需要先开启该功能:
1.开启profiling
确认profiling是否开启
SHOW VARIABLES LIKE '%profiling%';
profiling=0 代表关闭,我们需要把 profiling 打开,即设置为 1:
SET profiling = 1; -- profiling = ON
2.显示查询
执行任意SQL语句:
SELECT * FROM atguigudb.employee;
SELECT * FROM atguigudb.employee WHERE id = 5;
显示最近的几次查询:
SHOW PROFILES;
3.查看执行流程
查看最后一个SQL的执行流程:
SHOW PROFILE;
查看指定SQL的执行流程:查询指定的 Query ID
SHOW PROFILE FOR QUERY 3;
查询更丰富的内容:
SHOW PROFILE cpu,block io FOR QUERY 3;
SHOW PROFILE 的常用查询参数:
②BLOCK IO:显示块IO开销。
④CPU:显示CPU开销信息。
1. 查看查询缓存是否启用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_type%';
2. 开启查询缓存
修改配置文件:vim /etc/my.cnf
新增一行:query_cache_type=1
重启MySQL: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3. 执行SQL并查看执行流程
参考MySQl8中执行流程的启用和查看方式,在MySQL5.7中查看执行流程
查看MySQL提供什么存储引擎
SHOW ENGINES;
下面的结果表示MySQL中默认使用的存储引擎是InnoDB,支持事务,行锁,外键,支持分布式事务(XA),支持保存点(回滚)
也可以通过以下语句查看默认的存储引擎:
SHOW VARIABLES LIKE '%default_storage_engine%';
方法1:
设置默认存储引擎:
SET DEFAULT_STORAGE_ENGINE=MyISAM;
方法2:
或者修改 my.cnf 文件:vim /etc/my.cnf
在[mysqld]节点下新增一行:default-storage-engine=MyISAM
重启MySQL: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方法3:
我们可以为 不同的表设置不同的存储引擎
CREATE TABLE 表名( 建表语句 ) ENGINE = 存储引擎名称;
ALTER TABLE 表名 ENGINE = 存储引擎名称;
-- 例如:
CREATE TABLE student(id INT, `name` VARCHAR(16),age INT,dept INT) ENGINE = MyISAM;
1. InnoDB存储引擎
InnoDB是MySQL的默认事务型引擎,它被设计用来处理大量的短期(short-lived)事务
。可以确保事务的完整提交(Commit)和回滚(Rollback)。
除非有非常特别的原因需要使用其他的存储引擎,否则应该优先考虑InnoDB引擎
。
InnoDB不仅缓存索引还要缓存真实数据, 对内存要求较 高 ,而且内存大小对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2. MyISAM存储引擎
MyISAM提供了大量的特性,包括全文索引、压缩、空间函数(GIS)等,但MyISAM不支持事务和行级锁
,有一个毫无疑问的缺陷就是崩溃后无法安全恢复。
优势是访问的 速度快 ,对事务完整性没有要求或者以SELECT、INSERT为主的应用。
MyISAM只缓存索引,不缓存真实数据。
3. Archive引擎
Archive档案存储引擎只支持INSERT和SELECT操作
。4. Blackhole引擎(黑洞)
Blackhole引擎没有实现任何存储机制,它会丢弃所有插入的数据,不做任何保存
。5. CSV引擎
CSV引擎可以将普通的CSV文件作为MySQL的表来处理,但不支持索引
。6. Memory引擎
7. Federated引擎
Federated引擎是访问其他MySQL服务器的一个代理(跨库关联查询)
,尽管该引擎看起来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跨服务器的灵活性,但也经常带来问题,因此默认是禁用的。对比项
MyISAM
InnoDB
外键
不支持
支持
事务
不支持
支持
行表锁
表锁,即使操作一条记录也会锁住整个表,不适合高并发的操作
行锁,操作时只锁某一行,不对其它行有影响,适合高并发的操作
缓存
只缓存索引,不缓存真实数据
不仅缓存索引还要缓存真实数据,对内存要求较高,而且内存大小对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支持聚簇索引
关注点
并发查询,节省资源、消耗少、简单业务
并发写、事务、更大更复杂的资源操作
默认使用
N
Y
自带系统表使用
Y
N
CREATE TABLE `t_dept`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deptName` VARCHAR(30) DEFAULT NULL,
`address` VARCHAR(40)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CREATE TABLE `t_emp`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DEFAULT NULL,
`age` INT DEFAULT NULL,
`deptId` INT DEFAULT NULL,
`empno`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idx_dept_id` (`deptId`)
#CONSTRAINT `fk_dept_id` FOREIGN KEY (`deptId`) REFERENCES `t_dept` (`id`)
);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1,'华山','华山');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2,'丐帮','洛阳');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3,'峨眉','峨眉山');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4,'武当','武当山');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5,'明教','光明顶');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6,'少林','少林寺');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1,'风清扬',90,1,100001);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2,'岳不群',50,1,100002);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3,'令狐冲',24,1,100003);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4,'洪七公',70,2,100004);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5,'乔峰',35,2,100005);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6,'灭绝师太',70,3,100006);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7,'周芷若',20,3,100007);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8,'张三丰',100,4,100008);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9,'张无忌',25,5,100009);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10,'韦小宝',18,NULL,100010);
需求1:查询所有有部门的员工
信息以及他所在的部门信息
在A、和B中都存在的数据 => 查询A、B两表交集
SELECT * FROM t_emp a INNER JOIN t_dept b ON a.deptid = b.id;
需求2:查询所有用户
,并显示其部门信息(如果员工没有所在部门,也会被列出) => 查询A的全集
SELECT *
FROM t_emp a
LEFT JOIN t_dept b ON a.deptid = b.id;
需求3:列出所有部门
,并显示其部门的员工信息(如果部门没有员工,也会被列出)=> 查询B的全集
SELECT *
FROM t_emp a
RIGHT JOIN t_dept b ON a.deptid = b.id;
需求4:查询没有加入任何部门的员工
(先查询所有员工,再过滤掉包含部门的数据) => 查询A且不包含B
SELECT * FROM t_emp a
LEFT JOIN t_dept b ON a.deptid = b.id
WHERE b.id IS NULL;
需求5:查询没有任何员工的部门
=> 查询B且不包含A
SELECT * FROM t_emp a
RIGHT JOIN t_dept b ON a.deptid = b.id
WHERE a.id IS NULL;
需求6:查询所有员工和所有部门
=> AB全有
MySQL FULL JOIN 的实现:因为MySQL不支持FULL JOIN,下面是替代方法
LEFT JOIN + UNION(合并并去重) + RIGHT JOIN
注意:
- UNION和UNION ALL要求字段数量和顺序都一致
- 如果确定两表结果不会重复,则使用UNION ALL提升效率
SELECT *
FROM t_emp a
LEFT JOIN t_dept b ON a.deptid = b.id
UNION
SELECT *
FROM t_emp a
RIGHT JOIN t_dept b ON a.deptid = b.id;
需求7:查询没有加入任何部门的员工
,以及查询出部门下没有任何员工的部门
=> A的独有+B的独有
SELECT *
FROM t_emp a
LEFT JOIN t_dept b ON a.deptid = b.id
WHERE b.id IS NULL
UNION ALL
SELECT *
FROM t_emp a
RIGHT JOIN t_dept b ON a.deptid = b.id
WHERE a.id IS NULL;
ALTER TABLE t_dept ADD CEO INT(11);
UPDATE t_dept SET CEO=2 WHERE id=1;
UPDATE t_dept SET CEO=4 WHERE id=2;
UPDATE t_dept SET CEO=6 WHERE id=3;
UPDATE t_dept SET CEO=8 WHERE id=4;
UPDATE t_dept SET CEO=9 WHERE id=5;
需求1:求各个门派对应的掌门人
SELECT b.deptname, a.name FROM t_dept b LEFT JOIN t_emp a ON b.ceo = a.id;
需求2:求所有掌门人的平均年龄
SELECT AVG(a.age) FROM t_emp a INNER JOIN t_dept b ON a.id = b.ceo;
需求3:求所有人物对应的掌门名称(4种写法分析)
三表左连接方式
-- 员工表(t_emp)、部门表(t_dept)、ceo(t_emp)表 关联查询
SELECT emp.name, ceo.name AS ceoname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t_dept dept ON emp.deptid = dept.id
LEFT JOIN t_emp ceo ON dept.ceo = ceo.id;
子查询方式
SELECT
emp.name,
(SELECT ceo.name FROM t_emp ceo WHERE ceo.id = dept.ceo) AS ceoname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t_dept dept ON emp.deptid = dept.id
临时表连接方式1
SELECT emp_with_ceo_id.name, emp.name AS ceoname FROM
-- 查询所有员工及对应的ceo的id
(
SELECT emp.name, dept.ceo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t_dept dept ON emp.deptid = dept.id
) emp_with_ceo_id
LEFT JOIN t_emp emp ON emp_with_ceo_id.ceo = emp.id;
临时表连接方式2
SELECT emp.name, ceo.ceoname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 查询并创建临时表ceo:包含ceo的部门id和ceo的name
(
SELECT emp.deptId AS deptId, emp.name AS ceoname
FROM t_emp emp
INNER JOIN t_dept dept ON emp.id = dept.ceo
) ceo
ON emp.deptId = ceo.deptId;
MySQL官方对索引的定义为:索引(Index)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
索引的本质:索引是数据结构。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排好序的快速查找数据结构”
。这些数据结构以某种方式指向数据, 可以在这些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实现高级查找算法 。
优点:
(1)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降低数据库的IO成本
(2)保证表中每条记录的唯一性
。
缺点:
(1)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要耗费时间
。
(2)索引是存储在磁盘上的,因此需要占用磁盘空间
。
普通索引、唯一索引、主键索引、全文索引
。单列索引和联合索引
。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
。二叉树
树有很多种,每个节点最多
只能有两个子节点
的一种形式称为二叉树。二叉树的子节点分为左节点和右节点。
二叉搜索树BST
BST(Binary Sort(Search) Tree):
对于二叉排序树的任何一个非叶子节点,要求左子节点的值比当前节点的值小,右子节点的值比当前节点的值大。
特别说明:
如果有相同的值,可以将该节点放在左子节点或右子节点。
BST的生成演示:https://www.cs.usfca.edu/~galles/visualization/BST.html
下图就是一种可能的索引方式示例
:
BST的问题
二叉搜索树
,叫做平衡 二叉搜索树
, 如果二叉树不平衡,例如左子树全部为空,从形式上看,更像一个单链表,不能发挥BST的优势。解决方案:平衡二叉树(AVL)
平衡二叉树(AVL)
AVL树全称G.M. A
delson-V
elsky和E.M. L
andis,这是两个人的人名。
平衡二叉树也叫平衡二叉搜索树(Self-balancing binary search tree)又被称为AVL树, 可以保证查询效率较高。
具有以下特点:
AVL的生成演示:https://www.cs.usfca.edu/~galles/visualization/AVLtree.html
AVL的问题
众所周知,IO操作的效率很低,在大量数据存储中,查询时我们不能一下子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只能逐节点加载(一个节点一次IO)。如果我们利用二叉树作为索引结构,那么磁盘的IO次数和索引树的高度是相关的
。平衡二叉树由于树深度过大而造成磁盘IO读写过于频繁,进而导致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就需要 减少磁盘IO数 。为了减少磁盘IO的次数,就需要尽量降低树的高度
,需要把原来“瘦高”的树结构变的“矮胖”,树的每层的分叉越多越好。针对同样的数据,如果我们把二叉树改成 三叉树: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将二叉树变成了三叉树,降低了树的高度。如果能够在一个节点中存放更多的数据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减少节点的数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树的高度。这就是多叉树
。
B-Tree即B树,Balance Tree,平衡树,B树就是典型的多叉树,它的高度远小于平衡二叉树的高度
。B树的阶:
节点的最多子节点个数。上图所表示的 B 树就是一棵 3 阶的 B 树。假设一个磁盘块可以存储一个节点的数据。我们可以看下磁盘块 2,里面的关键字为(8,12),它有 3 个孩子 (3,5),(9,10) 和 (13,15),你能看到 (3,5) 小于 8,(9,10) 在 8 和 12 之间,而 (13,15)大于 12,三节点的子树的值大小仍然遵守 BST 二叉排序树的规则。
假设我们想要 查找的数据项是 9 ,那么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你能看出来在 B 树的搜索过程中,我们比较的次数并不少,但如果把数据读取出来然后在内存中进行比较,这个时间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读取磁盘块本身需要进行 I/O 操作,消耗的时间比在内存中进行比较所需要的时间要多,是数据查找用时的重要因素。
B 树相比于平衡二叉树来说磁盘 I/O 操作要少 ,在数据查询中比平衡二叉树效率要高。所以只要树的高度足够低,IO次数足够少,就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
再举例:
假设
使用B树作为索引结构,存放MySQL中的数据:
蓝色
部分表示数据的主键,黄色
部分表示除主键外的其他数据,紫色
部分表示指向子节点的指针
假设有一个表index_demo,表中有2个INT类型的列,1个CHAR(1)类型的列,c1列为主键:
CREATE TABLE index_demo(c1 INT,c2 INT,c3 CHAR(1),PRIMARY KEY(c1)) ;
index_demo表的简化的行格式示意图如下:
record_type:
表示记录的类型, 0是普通记录、 2是最小记录、 3 是最大记录、1是B+树非叶子节点记录。next_record:
表示下一条记录的相对位置,我们用箭头来表明下一条记录。各个列的值:
这里只记录在 index_demo 表中的三个列,分别是 c1 、 c2 和 c3 。把一些记录放到页里的示意图就是(这里一页就是一个磁盘块,代表一次IO)
:
MySQL InnoDB的默认的页大小是16KB
:
-- 查看默认页的大小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page_size';
因此数据存储在磁盘中,可能会占用多个数据页。如果各个页中的记录没有规律,我们就不得不依次遍历所有的数据页。如果我们想快速的定位到需要查找的记录在哪些数据页中
,我们可以这样做 :
下一个数据页中用户记录的主键值必须大于上一个页中用户记录的主键值
以页28
为例,它对应目录项2
,这个目录项中包含着该页的页号28
以及该页中用户记录的最小主键值 5
。我们只需要把几个目录项在物理存储器上连续存储(比如:数组),就可以实现根据主键值快速查找某条记录的功能了。比如:查找主键值为 20 的记录,具体查找过程分两步:
主键值为20的记录在目录项3中
(因为 12 ≤ 20 < 209 ),对应页9
。至此,针对数据页做的简易目录就搞定了。这个目录有一个别名,称为索引
。
我们新分配一个编号为30的页来专门存储目录项记录
,页10、28、9、20专门存储用户记录
:
目录项记录和普通的用户记录的不同点:
现在查找主键值为 20 的记录,具体查找过程分两步:
更复杂的情况如下:
我们生成了一个存储更高级目录项的 页33 ,这个页中的两条记录分别代表页30和页32,如果用户记录的主键值在 [1, 320)
之间,则到页30中查找更详细的目录项记录,如果主键值 不小于320 的话,就到页32中查找更详细的目录项记录。这个数据结构,它的名称是 B+树 。
B+ 树和 B 树的差异:
B+树中非叶子节点仅用于索引,不保存数据记录,跟记录有关的信息都放在叶子节点中。而B树中, 非叶子节点既保存索引,也保存数据记录 。
B+树中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节点出现,叶子节点构成一个有序链表,而且叶子节点本身按照关键字的大小从小到大顺序链接。
B+树中非叶子节点的关键字也会同时存在于子节点中,并且是在子节点中所有关键字的最小值。
B+树为什么IO的次数会更少:
真实环境
中一个页存放的记录数量是非常大的(默认16KB),假设指针与键值占大约10字节,数据占 1 kb 的空间:1600×16=25600
条记录。1600×1600×16=40960000
条记录。B+树的非叶子节点不存储用户记录,只存储目录记录,相对B树每个节点可以存储更多的记录,树的高度会更矮胖,IO次数也会更少。
特点:
索引和数据保存在同一个B+树中
页内的记录
是按照主键
的大小顺序排成一个单向链表
。
页和页之间
也是根据页中记录的主键
的大小顺序排成一个双向链表
。
非叶子节点存储的是记录的主键+页号
。
叶子节点存储的是完整的用户记录
。
优点:
索引和数据保存在同一个B+树中
,因此从聚簇索引中获取数据比非聚簇索引更快。排序查找
和范围查找
速度非常快。数据都是紧密相连
,数据库可以从更少的数据块中提取数据,节省了大量的IO操作
。缺点:
自增的ID列为主键
。主键为不可更新
。限制:
MyISAM不支持聚簇索引
。每个MySQL的表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
。非空的唯一索引列代替
。如果没有这样的列,InnoDB会隐式的定义一个主键
作为聚簇索引。主键应选择有序的id
,不建议使用无序的id,比如UUID、MD5、HASH、字符串作为主键,无法保证数据的顺序增长。(二级索引、辅助索引)
聚簇索引
,只能在搜索条件是主键值
时才发挥作用,因为B+树中的数据都是按照主键进行排序的,如果我们想以别的列作为搜索条件,那么需要创建非聚簇索引
。
例如,以c2列作为搜索条件
,那么需要使用c2列创建一棵B+树
,如下所示:
这个B+树与聚簇索引有几处不同:
页内的记录
是按照从c2列
的大小顺序排成一个单向链表
。
页和页之间
也是根据页中记录的c2列
的大小顺序排成一个双向链表
。
非叶子节点存储的是记录的c2列+页号
。
叶子节点存储的并不是完整的用户记录,而只是c2列+主键
这两个列的值。
例如:根据c2列的值查找c2=4的记录,查找过程如下:
根页面44
定位到页42
(因为2 ≤ 4 < 9
)c2列没有唯一性约束
,所以c2=4的记录可能分布在多个数据页中,又因为 2 ≤ 4 ≤ 4
,所以确定实际存储用户记录的页在页34和页35
中。定位到具体的记录
。只存储了c2和c1(主键)
两个列,所以我们必须再根据主键值去聚簇索引中再查找
一遍完整的用户记录。概念:回表
我们根据这个以c2列大小排序的B+树只能确定我们要查找记录的主键值,所以如果我们想根据c2列的值查找到完整的用户记录的话,仍然需要到聚簇索引中再查一遍,这个过程称为回表 。也就是根据c2列的值查询一条完整的用户记录需要使用到 2棵B+树
!
问题: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一次回表操作呢?直接把完整的用户记录放到叶子节点不OK吗?
回答:
如果把完整的用户记录放到叶子节点是可以不用回表。但是太占地方
了,相当于每建立一棵B+树都需要把所有的用户记录再都拷贝一遍,这就有点太浪费存储空间了。
一张表可以有多个非聚簇索引:
为c2和c3列建立联合索引:
各个页中的记录按照c2
列进行排序。
在记录的c2
列相同的情况下,采用c3
列进行排序
B+树叶子节点处的记录由c2列、c3列和主键c1列组成
本质上也是二级索引
如果能通过读取索引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数据,那就不需要读取用户记录,或者不用再做回表
操作了。一个索引包含了满足查询结果的数据就叫做覆盖索引。
例如,如果为前面例子中的数据库表创建c2列索引,则如下SQL会使用覆盖索引
SELECT c1, c2 from index_demo where c2 = 5;
MyISAM引擎使用 B+Tree 作为索引结构,叶子节点的data域存放的是数据记录的地址
。
下图是MyISAM索引的原理图(索引和数据分开存储,是非聚簇索引)
:
如果我们在Col2上建立一个二级索引,则此索引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是非聚簇索引)
:
InnoDB的数据文件本身就是索引文件,而MyISAM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是分离的:
.ibd(表结构、索引和数据都存在一起,MySQL5.7表结构放在.frm中)
*.sdi(描述表结构,MySQL5.7是.frm)
、*.MYD(数据)
,*.MYI(索引)
InnoDB中主键索引是聚簇索引,叶子节点中存储完整的数据记录;其他索引是非聚簇索引,存储相应记录主键的值 。
InnoDB要求表必须有主键 ( MyISAM可以没有 )。如果没有显式指定,则MySQL系统会自动选择一个可以非空且唯一
标识数据记录的列作为主键。如果不存在这种列,则MySQL自动为InnoDB表生成一个隐含字段作为主键。
MyISAM中无论是主键索引还是非主键索引都是非聚簇的,叶子节点记录的是数据的地址。
MyISAM的回表操作是十分快速的
,因为是拿着地址偏移量直接到文件中取数据的,反观InnoDB是通过获取主键之后再去聚簇索引里找记录,虽然说也不慢,但还是比不上直接用地址去访问。
随表一起创建索引:
CREATE TABLE customer (
id INT UNSIGNED AUTO_INCREMENT,
customer_no VARCHAR(200),
customer_name VARCHAR(200),
PRIMARY KEY(id), -- 主键索引:列设定为主键后会自动建立索引,唯一且不能为空。
UNIQUE INDEX uk_no (customer_no), -- 唯一索引:索引列值必须唯一,允许有NULL值,且NULL可能会出现多次。
KEY idx_name (customer_name), -- 普通索引:既不是主键,列值也不需要唯一,单纯的为了提高查询速度而创建。
KEY idx_no_name (customer_no,customer_name) -- 复合索引:即一个索引包含多个列。
);
单独建创索引:
CREATE TABLE customer1 (
id INT UNSIGNED,
customer_no VARCHAR(200),
customer_name VARCHAR(200)
);
-- 建表后创建索引
ALTER TABLE customer1 ADD PRIMARY KEY customer1(id); -- 主键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uk_no ON customer1(customer_no); -- 唯一索引
CREATE INDEX idx_name ON customer1(customer_name); -- 普通索引
CREATE INDEX idx_no_name ON customer1(customer_no,customer_name); -- 复合索引
ALTER TABLE customer1 MODIFY id INT UNSIGNED AUTO_INCREMENT, ADD PRIMARY KEY customer1(id); --创建自增的主键索引
使用ALTER命令:
ALTER TABLE customer1 ADD PRIMARY KEY (id); -- 主键索引
ALTER TABLE customer1 ADD UNIQUE INDEX uk_no (customer_no); -- 唯一索引
ALTER TABLE customer1 ADD INDEX idx_name (customer_name); -- 普通索引
ALTER TABLE customer1 ADD INDEX idx_no_name (customer_no,customer_name); -- 复合索引
SHOW INDEX FROM customer;
DROP INDEX idx_name ON customer; -- 删除单值、唯一、复合索引
ALTER TABLE customer MODIFY id INT UNSIGNED, DROP PRIMARY KEY; -- 删除主键索引(有主键自增)
ALTER TABLE customer1 DROP PRIMARY KEY; -- 删除主键索引(没有主键自增)
哪些情况适合创建索引:
频繁作为WHERE查询条件的字段
经常GROUP BY 和 ORDER BY的列
字段的值有唯一性的限制
DISTINCT字段需要创建索引
多表JOIN时,对连接字段创建索引
使用字符串前缀创建索引
例如
一个字段 address varchar(120),我们可以创建索引的长度为(12)个字符,节省索引空间区分度高的列(重复的数据少)适合作为索引
使用频繁的列,放到联合索引的左侧
哪些情况不要创建索引:
问题:
哪些方法可以进行数据库调优?
解决方案:
索引失效,没有充分利用到索引:索引建立
关联查询太多JOIN(设计缺陷或不得已的需求):SQL优化
数据过多:分库分表
服务器调优及各个参数设置(缓冲、线程数等):调整my.cnf
查看SQL执行计划:使用EXPLAIN关键字可以模拟优化器执行SQL查询语句
,从而知道MySQL是如何处理你的SQL语句的。分析你的查询语句或是表结构的性能瓶颈
。
用法:
EXPLAIN + SQL语句
USE atguigudb;
CREATE TABLE t1(id INT(10) AUTO_INCREMENT, content VARCHAR(100) NULL, PRIMARY KEY (id));
CREATE TABLE t2(id INT(10) AUTO_INCREMENT, content VARCHAR(100) NULL, PRIMARY KEY (id));
CREATE TABLE t3(id INT(10) AUTO_INCREMENT, content VARCHAR(100) NULL, PRIMARY KEY (id));
CREATE TABLE t4(id INT(10) AUTO_INCREMENT, content1 VARCHAR(100) NULL, content2 VARCHAR(100) NULL, PRIMARY KEY (id));
CREATE INDEX idx_content1 ON t4(content1); -- 创建普通索引
# 以下新增sql多执行几次,以便演示
INSERT INTO t1(content) VALUES(CONCAT('t1_',FLOOR(1+RAND()*1000)));
INSERT INTO t2(content) VALUES(CONCAT('t2_',FLOOR(1+RAND()*1000)));
INSERT INTO t3(content) VALUES(CONCAT('t3_',FLOOR(1+RAND()*1000)));
INSERT INTO t4(content1, content2) VALUES(CONCAT('t4_',FLOOR(1+RAND()*1000)), CONCAT('t4_',FLOOR(1+RAND()*1000)));
单表:显示这一行的数据是关于哪张表的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多表:关联查询中,显示在执行计划第一行的是驱动表,第二行是被驱动表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t2 WHERE t1.id = t2.id;
在一个完整的查询语句中,每个SELECT关键字,都对应一个唯一的id。同时通过id也可以知道操作表的顺序。
id相同:一个SELECT,id都是1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t2, t3;
id不同:三个SELECT,id是1、2、3
EXPLAIN SELECT t1.id FROM t1 WHERE t1.id =(
SELECT t2.id FROM t2 WHERE t2.id =(
SELECT t3.id FROM t3 WHERE t3.content = '000'
)
);
注意:如果t3表查询无结果,则table列t1
和t2
处为NULL
注意:查询优化器可能对涉及子查询的语句进行优化,转为连接查询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content IN (SELECT content FROM t2 WHERE content = 'a');
id为NULL:把t1和t2的查询结果合并,并创建名为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UNION SELECT * FROM t2;
因此包含UNION ALL的执行计划中就没有这条记录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UNION ALL SELECT * FROM t2;
小结:
从上往下顺序执行
id值越大,越先执行
一个sql的查询趟数越少越好
查询的类型,主要是用于区别普通查询、联合查询、子查询等的复杂查询。
SIMPLE:简单查询。查询中不包含子查询或者UNION。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PRIMARY:主查询。查询中若包含子查询,则最外层查询被标记为PRIMARY。
SUBQUERY:子查询。在SELECT或WHERE列表中包含了子查询。
EXPLAIN SELECT * FROM t3 WHERE id = ( SELECT id FROM t2 WHERE content= 'a');
DEPENDENT SUBQUREY:如果包含了子查询,并且查询语句不能被优化器转换为连接查询,并且子查询是相关子查询(子查询基于外部数据列)
,则子查询就是DEPENDENT SUBQUREY。
EXPLAIN SELECT * FROM t3 WHERE id = ( SELECT id FROM t2 WHERE content = t3.content);
UNCACHEABLE SUBQUREY:表示这个subquery的查询要受到外部系统变量的影响
EXPLAIN SELECT * FROM t3
WHERE id = ( SELECT id FROM t2 WHERE content = @@character_set_server);
UNION:对于包含UNION或者UNION ALL的查询语句,除了最左边的查询是PRIMARY,其余的查询都是UNION。
UNION RESULT:UNION会对查询结果进行查询去重,MYSQL会使用临时表来完成UNION查询的去重工作,针对这个临时表的查询就是"UNION RESULT"。
EXPLAIN
SELECT * FROM t3 WHERE id = 1
UNION
SELECT * FROM t2 WHERE id = 1;
DEPENDENT UNION:子查询中的UNION或者UNION ALL,除了最左边的查询是DEPENDENT SUBQUREY,其余的查询都是DEPENDENT UNION。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content IN
(
SELECT content FROM t2
UNION
SELECT content FROM t3
);
DERIVED:在包含派生表(子查询在from子句中)
的查询中,MySQL会递归执行这些子查询,把结果放在临时表里。
EXPLAIN SELECT * FROM (
SELECT content, COUNT(*) AS c FROM t1 GROUP BY content
) AS derived_t1 WHERE c > 1;
这里的<derived2>
就是在id为2的查询中产生的派生表。
补充:MySQL在处理带有派生表的语句时,优先尝试把派生表和外层查询进行合并,如果不行,再把派生表物化掉
,然后执行查询。下面的例子就是就是将派生表和外层查询进行合并的例子:
EXPLAIN SELECT * FROM (SELECT * FROM t1 WHERE content = 't1_832') AS derived_t1;
物化
:执行子查询,将结果放入临时表的过程称为物化,默认情况下会建立基于内存的物化表,并建立哈希索引,如果子查询的结果非常大,超过了系统变量tmp_table_size的设置,会建立基于磁盘的物化表,并建立B+树索引。
(MySQl5.7及之后)
MATERIALIZED:优化器对于包含子查询的语句,如果选择将子查询物化后再与外层查询连接查询
,该子查询的类型就是MATERIALIZED。如下的例子中,查询优化器先将子查询转换成物化表,然后将t1和物化表进行连接查询。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content IN (SELECT content FROM t2);
代表分区表中的命中情况,非分区表,该项为NULL
说明:
结果值从最好到最坏依次是:
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fulltext > ref_or_null > index_merge > unique_subquery > index_subquery >range > index > ALL
比较重要的包含: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range > index > ALL
SQL 性能优化的目标:至少要达到
range
级别,要求是ref
级别,最好是const
级别。(阿里巴巴开发手册要求)
ALL: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将遍历全表以找到匹配的行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index:全索引扫描。当使用覆盖索引
,但需要扫描全部的索引记录
时
EXPLAIN SELECT content1 FROM t4;
EXPLAIN SELECT id FROM t1;
range:只检索给定范围的行,使用一个索引来选择行。key 列显示使用了哪个索引,一般就是在你的where语句中出现了between、<、>、in等的查询。这种范围扫描索引扫描比全表扫描要好,因为它只需要开始于索引的某一点,而结束于另一点,不用扫描全部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id > 2;
ref:通过普通二级索引列与常量进行等值匹配时
EXPLAIN SELECT * FROM t4 WHERE content1 = 'a';
eq_ref:连接查询时通过主键
或不允许NULL值的唯一二级索引
列进行等值匹配时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t2 WHERE t1.id = t2.id;
const:根据主键
或者唯一二级索引
列与常数
进行匹配时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id = 1;
system:MyISAM引擎中,当表中只有一条记录时。(这是所有type的值中性能最高的场景)
CREATE TABLE t(i int) Engine=MyISAM;
INSERT INTO t VALUES(1);
EXPLAIN SELECT * FROM t;
possible_keys
表示执行查询时可能用到的索引
,一个或多个。 查询涉及到的字段上若存在索引,则该索引将被列出,但不一定被查询实际使用。
keys
表示实际使用的索引
。如果为NULL,则没有使用索引。
EXPLAIN SELECT id FROM t1 WHERE id = 1;
表示索引使用的字节数,根据这个值可以判断索引的使用情况,检查是否充分利用了索引,针对联合索引值越大越好。
如何计算:
先看索引上字段的类型+长度。比如:int=4 ; varchar(20) =20 ; char(20) =20
如果是varchar或者char这种字符串字段,视字符集要乘不同的值,比如utf8要乘 3(MySQL5.7),如果是utf8mb4要乘4,GBK要乘2
varchar这种动态字符串要加2个字节
允许为空的字段要加1个字节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age_name ON t_emp(age, name
);
-- 测试1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age = 30 AND name
= 'ab%';
-- 测试2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age = 30;
显示与key中的索引进行比较的列或常量。
const: 与索引列进行等值比较的东西是啥,const表示一个常数
EXPLAIN SELECT * FROM t4 WHERE content1 = 'a';
ref=atguigudb.t1.id 关联查询时出现,t2表和t1表的哪一列进行关联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t2 WHERE t1.id = t2.id;
MySQL认为它执行查询时实际从索引树中查找到的行数。值越小越好。
-- 如果是全表扫描,rows的值就是表中数据的估计行数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empno = '100001';
-- 如果是使用索引查询,rows的值就是预计扫描索引记录行数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deptId = 1;
最后查询出来的数据占所有服务器端(server)检查行数(rows)的百分比
。值越大越好
。
例如上一个例子。
包含不适合在其他列中显示但十分重要的额外信息。通过这些额外信息来理解MySQL到底将如何执行当前的查询语句
。MySQL提供的额外信息有好几十个,这里只挑比较重要的介绍。
Impossible WHERE:where子句的值总是false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1 != 1;
Using where:使用了where,但在where上有字段没有创建索引。也可以理解为如果数据从引擎层被返回到server层进行过滤,那么就是Using where。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name
= '风清扬';
在对查询结果中的记录进行排序时,是可以使用索引的,如下所示: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ORDER BY id;
如果排序操作无法使用到索引,只能在内存中(记录较少时)或者磁盘中(记录较多时)进行排序(filesort),如下所示: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ORDER BY content;
Using index:使用了覆盖索引
,表示直接访问索引就足够获取到所需要的数据,不需要通过索引回表
EXPLAIN SELECT id, content1 FROM t4;
Using index condition:叫作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Optimization (索引下推优化)
如果没有索引下推(ICP)
,那么MySQL在存储引擎层找到满足content1 > 'z'
条件的第一条二级索引记录。主键值进行回表
,返回完整的记录给server层,server层再判断其他的搜索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保留该记录,否则跳过该记录,然后向存储引擎层要下一条记录。如果使用了索引下推(ICP)
,那么MySQL在存储引擎层找到满足content1 > 'z'
条件的第一条二级索引记录。不着急执行回表
,而是在这条记录上先判断一下所有关于idx_content1
索引中包含的条件是否成立,也就是content1 > 'z' AND content1 LIKE '%a'
是否成立。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直接跳过该二级索引记录,去找下一条二级索引记录;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执行回表操作,返回完整的记录给server层。-- content1列上有索引idx_content1
EXPLAIN SELECT * FROM t4 WHERE content1 > 'z' AND content1 LIKE '%a';
注意:如果这里的查询条件只有content1 > 'z'
,那么找到满足条件的索引后也会进行一次索引下推的操作,判断content1 > 'z'是否成立(这是源码中为了编程方便做的冗余判断)
Using join buffer:在连接查询时,当被驱动表(t2)不能有效的利用索引时
,MySQL会提前申请一块内存空间(join buffer)存储驱动表的数据,来加快查询速度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t2 WHERE t1.content = t2.content;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被驱动表使用了索引,此时Extra中就没有Using join buffer了: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t_dept WHERE t_dept.id = t_emp.deptId;
课外阅读:
在没有索引的情况下,为了优化多表连接,减少磁盘IO读取次数和数据遍历次数,MySQL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不同的连接缓存的优化算法,可参考https://blog.csdn.net/qq_35423190/article/details/120504960
Using join buffer (hash join)
8.0新增:连接缓存(hash连接)速度更快
Using join buffer (Block Nested Loop)
从5.7开始:连接缓存(块嵌套循环)
在做优化之前,要准备大量数据。接下来创建两张表,并往员工表里插入50W数据,部门表中插入1W条数据。
怎么快速插入50w条数据呢? 存储过程
怎么保证插入的数据不重复?函数
部门表:
id:自增长
deptName:随机字符串,允许重复
address:随机字符串,允许重复
CEO:1-50w之间的任意数字
员工表:
从1开始的自增数字
,不允许重复总结:需要产生随机字符串和区间随机数的函数。
CREATE TABLE `dep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deptName` VARCHAR(30) DEFAULT NULL,
`address` VARCHAR(40) DEFAULT NULL,
ceo INT NULL ,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
CREATE TABLE `emp`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empno` INT NOT NULL ,
`name` VARCHAR(20) DEFAULT NULL,
`age` INT(3) DEFAULT NULL,
`deptId`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CONSTRAINT `fk_dept_id` FOREIGN KEY (`deptId`) REFERENCES `t_dept`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
-- 查看mysql是否允许创建函数: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
-- 命令开启:允许创建函数设置:(global-所有session都生效)
SET GLOBAL 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1;
-- 随机产生字符串
DELIMITER $$
CREATE FUNCTION rand_string(n INT) RETURNS VARCHAR(255)
BEGIN
DECLARE chars_str VARCHAR(100) DEFAULT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JHIJKLMNOPQRSTUVWXYZ';
DECLARE return_str VARCHAR(255) DEFAULT '';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WHILE i < n DO
SET return_str =CONCAT(return_str,SUBSTRING(chars_str,FLOOR(1+RAND()*52),1));
SET i = i + 1;
END WHILE;
RETURN return_str;
END $$
-- 假如要删除
-- drop function rand_string;
-- 用于随机产生区间数字
DELIMITER $$
CREATE FUNCTION rand_num (from_num INT ,to_num INT) RETURNS INT(11)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SET i = FLOOR(from_num +RAND()*(to_num -from_num+1));
RETURN i;
END$$
-- 假如要删除
-- drop function rand_num;
-- 插入员工数据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insert_emp(START INT, max_num INT)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set autocommit =0 把autocommit设置成0
SET autocommit = 0;
REPEAT
SET i = i + 1;
INSERT INTO emp (empno, NAME, age, deptid ) VALUES ((START+i) ,rand_string(6), rand_num(30,50), rand_num(1,10000));
UNTIL i = max_num
END REPEAT;
COMMIT;
END$$
-- 删除
-- DELIMITER ;
-- drop PROCEDURE insert_emp;
-- 插入部门数据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insert_dept(max_num INT)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SET autocommit = 0;
REPEAT
SET i = i + 1;
INSERT INTO dept ( deptname,address,ceo ) VALUES (rand_string(8),rand_string(10),rand_num(1,500000));
UNTIL i = max_num
END REPEAT;
COMMIT;
END$$
-- 删除
-- DELIMITER ;
-- drop PROCEDURE insert_dept;
-- 执行存储过程,往dept表添加1万条数据
CALL insert_dept(10000);
-- 执行存储过程,往emp表添加50万条数据,编号从100000开始
CALL insert_emp(100000,500000);
-- 批量删除某个表上的所有索引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proc_drop_index`(dbname VARCHAR(200),tablename VARCHAR(200))
BEGIN
DECLARE done INT DEFAULT 0;
DECLARE ct INT DEFAULT 0;
DECLARE _index VARCHAR(200) DEFAULT '';
DECLARE _cur CURSOR FOR SELECT index_name FROM information_schema.STATISTICS WHERE table_schema=dbname AND table_name=tablename AND seq_in_index=1 AND index_name <>'PRIMARY' ;
DECLARE CONTINUE HANDLER FOR NOT FOUND set done=2 ;
OPEN _cur;
FETCH _cur INTO _index;
WHILE _index<>'' DO
SET @str = CONCAT("drop index ",_index," on ",tablename );
PREPARE sql_str FROM @str ;
EXECUTE sql_str;
DEALLOCATE PREPARE sql_str;
SET _index='';
FETCH _cur INTO _index;
END WHILE;
CLOSE _cur;
END$$
-- 执行批量删除:dbname 库名称, tablename 表名称
CALL proc_drop_index("dbname","tablename");
为了方便后面的测试中随时查看SQL运行的时间,测试索引优化后的效果,我们开启profiling
-- 显示sql语句执行时间
SET profiling = 1;
SHOW VARIABLES LIKE '%profiling%';
SHOW PROFILES;
MySQL中提高性能
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数据表设计合理的索引
。索引提供了高效访问数据的方法,并且加快查询的速度,因此索引对查询的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创建索引后,用不用索引,最终是优化器说了算。优化器会基于开销选择索引,怎么开销小就怎么来。
不是基于规则,也不是基于语义。
另外SQL语句是否使用索引,和数据库的版本、数据量、数据选择度(查询中选择的列数)运行环境都有关系。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name ON emp(`name`);
-- 显示查询分析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LIKE 'abc%';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LEFT(emp.name,3) = 'abc'; --索引失效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name LIKE '%ab%'; --索引失效
拓展:Alibaba《Java开发手册》
【强制】页面搜索严禁左模糊或者全模糊,如果需要请走搜索引擎来解决。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 'abc' ;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 'abc' ; --索引失效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IS NULL;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IS NOT NULL; --索引失效
注意:当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索引列的NULL值达到比较高的比例的时候
,即使在IS NOT NULL 的情况下 MySQL的查询优化器会选择使用索引,此时type的值是range(范围查询)
-- 将 id>20000 的数据的 name 值改为 NULL
UPDATE emp SET `name` = NULL WHERE `id` > 20000;
-- 执行查询分析,可以发现 IS NOT NULL 使用了索引
-- 具体多少条记录的值为NULL可以使索引在IS NOT NULL的情况下生效,由查询优化器的算法决定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IS NOT NULL;
测试完将name的值改回来
UPDATE emp SET `name` = rand_string(6) WHERE `id` > 20000;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name='123';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name= 123; --索引失效
准备:
-- 首先删除之前创建的索引
CALL proc_drop_index("atguigudb","emp");
问题:为以下查询语句创建哪种索引效率最高
-- 查询分析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 = 30 and deptid = 4 AND emp.name = 'abcd';
-- 执行SQL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 = 30 and deptid = 4 AND emp.name = 'abcd';
-- 查看执行时间
SHOW PROFILES;
创建索引并重新执行以上测试:
-- 创建索引:分别创建以下三种索引的一种,并分别进行以上查询分析
CREATE INDEX idx_age ON emp(age);
CREATE INDEX idx_age_deptid ON emp(age,deptid);
CREATE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age,deptid,`name`);
结论:可以发现最高效的查询应用了联合索引 idx_age_deptid_name
准备:
-- 首先删除之前创建的索引
CALL proc_drop_index("atguigudb","emp");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age,deptid,`name`);
问题:以下这些SQL语句能否命中 idx_age_deptid_name
索引,可以匹配多少个索引字段
测试:
如果索引了多列,要遵守最左前缀法则。即查询从索引的最左前列
开始并且不跳过索引中的列。
过滤条件要使用索引,必须按照索引建立时的顺序,依次满足
,一旦跳过某个字段,索引后面的字段都无法被使用。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30 AND emp.name = 'abcd' ;
-- EXPLAIN结果:
-- key_len:5 只使用了age索引
-- 索引查找的顺序为 age、deptid、name,查询条件中不包含deptid,无法使用deptid和name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deptid=1 AND emp.name = 'abcd';
-- EXPLAIN结果:
-- type: ALL, 执行了全表扫描
-- key_len: NULL, 索引失效
-- 索引查找的顺序为 age、deptid、name,查询条件中不包含age,无法使用整个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 = 30 AND emp.deptid=1 AND emp.name = 'abcd';
-- EXPLAIN结果:
-- 索引查找的顺序为 age、deptid、name,匹配所有索引字段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deptid=1 AND emp.name = 'abcd' AND emp.age = 30;
-- EXPLAIN结果:
-- 索引查找的顺序为 age、deptid、name,匹配所有索引字段
准备:
-- 首先删除之前创建的索引
CALL proc_drop_index("atguigudb","emp");
问题:为以下查询语句创建哪种索引效率最高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30 AND emp.deptId>1000 AND emp.name = 'abc';
测试1:
-- 创建索引并执行以上SQL语句的EXPLAIN
CREATE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age,deptid,`name`);
-- key_len:10, 只是用了 age 和 deptid索引,name失效
注意:当我们修改deptId的范围条件的时候,例如deptId>100,那么整个索引失效,MySQL的优化器基于成本计算后认为没必要使用索引了,所以就进行了全表扫描。(注意:因为表中的数据是随机生成的,因此实际测试中根据具体数据的不同测试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最终是否使用索引由优化器决定)
测试2:
-- 创建索引并执行以上SQL语句的EXPLAIN(将deptid索引的放在最后)
CREATE INDEX idx_age_name_deptid ON emp(age,`name`,deptid);
-- 使用了完整的索引
补充:以上两个索引都存在的时候,MySQL优化器会自动选择最好的方案
创建两张表,并分插入16条和20条数据:
-- 分类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class`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ar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 图书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book` (
`book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ar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PRIMARY KEY (`bookid`)
);
-- 插入16条记录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 插入20条记录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没有创建索引前的测试:进行了全表扫描
,查询次数为16*20
EXPLAIN SELECT * FROM class LEFT JOIN book ON class.card = book.card;
-- 左表class:驱动表、右表book:被驱动表
测试1:在驱动表上创建索引:进行了全索引扫描
,查询次数是16*20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class_card ON class(card);
测试2:在被驱动表上创建索引:可以避免全表扫描,查询次数是16*1
-- 首先删除之前创建的索引
CALL proc_drop_index("atguigudb","class");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book_card ON book(card);
测试3:同时给两张表添加索引:充分利用了索引,查询次数是16*1
-- 已经有了book索引
CREATE INDEX idx_class_card ON class(card);
结论:
针对两张表的连接条件涉及的列,索引要创建在被驱动表上,驱动表尽量是小表
如果驱动表上没有where过滤条件
- 当驱动表的连接条件没有索引时,驱动表是全表扫描
- 当针对驱动表的连接条件建立索引时,驱动表依然要进行全索引扫描
- 因此,此时建立在驱动表上的连接条件上的索引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如果驱动表上有where过滤条件,那么针对过滤条件创建的索引是有必要的
测试:将前面外连接中的LEFT JOIN 变成 INNER JOIN
-- 换成inner join
EXPLAIN SELECT * FROM class INNER JOIN book ON class.card=book.card;
-- 交换class和book的位置
EXPLAIN SELECT * FROM book INNER JOIN class ON class.card=book.card;
都有索引的情况下:查询优化器自动选择数据量小的表做为驱动表
class表有索引的情况下:book表是驱动表
book表有索引的情况下:class表是驱动表
都没有索引的情况下:选择数据量小的表做为驱动表
结论:发现即使交换表的位置,MySQL优化器也会自动选择驱动表,自动选择驱动表的原则是:索引创建在被驱动表上,驱动表是小表。
-- 首先删除之前创建的索引
CALL proc_drop_index("atguigudb","emp");
CALL proc_drop_index("atguigudb","dept");
1.三表左连接方式:
-- 员工表(t_emp)、部门表(t_dept)、ceo(t_emp)表 关联查询
EXPLAIN SELECT emp.name, ceo.name AS ceoname
FROM emp
LEFT JOIN dept ON emp.deptid = dept.id
LEFT JOIN emp ceo ON dept.ceo = ceo.id;
一趟查询,用到了主键索引,效果最佳
2.子查询方式:
EXPLAIN SELECT emp.name,
(SELECT emp.name FROM emp WHERE emp.id = dept.ceo) AS ceoname
FROM emp
LEFT JOIN dept ON emp.deptid = dept.id;
两趟查询,用到了主键索引,跟第一种比,效果稍微差点
。
3.临时表连接方式
EXPLAIN SELECT emp_with_ceo_id.name, emp.name AS ceoname
FROM
(
SELECT emp.name, dept.ceo
FROM emp
LEFT JOIN dept ON emp.deptid = dept.id
) emp_with_ceo_id
LEFT JOIN emp ON emp_with_ceo_id.ceo = emp.id;
查询一趟,MySQL查询优化器将衍生表查询转换成了连接表查询
,速度堪比第一种方式
MySQL5.5查询结果:两趟查询,先查询a,b产生衍生表ab,衍生表作为驱动表,c作为被驱动表,使用到c表主键。效果比后面一种要好一点。
4、临时表连接方式2
EXPLAIN SELECT emp.name, ceo.ceoname FROM emp LEFT JOIN
(
SELECT emp.deptId AS deptId, emp.name AS ceoname
FROM emp
INNER JOIN dept ON emp.id = dept.ceo
) ceo
ON emp.deptId = ceo.deptId;
查询一趟,MySQL查询优化器将衍生表查询转换成了连接表查询
,但是只有一个表使用了索引,数据检索的次数稍多,性能最差
。
MySQL5.5查询结果:两趟查询,先查询b, a产生衍生表ab,衍生表作为被驱动表,衍生表无法建立索引,也就无法优化; 所以,这种语句是性能最差的。
保证被驱动表的JOIN字段已经创建了索引
需要JOIN 的字段,数据类型保持绝对一致。
LEFT JOIN 时,选择小表作为驱动表,大表作为被驱动表 。减少外层循环的次数。
INNER JOIN 时,MySQL会自动将小结果集的表选为驱动表 。选择相信MySQL优化策略。
能够直接多表关联的尽量直接关联,不用子查询。(减少查询的趟数)
衍生表建不了索引(MySQL5.5)
查询非掌门人
-- 不推荐
-- 查询员工,这些员工的id没在(掌门人id列表中)
-- 【查询不是CEO的员工】
SELECT * FROM t_emp emp WHERE emp.id NOT IN
(SELECT dept.ceo FROM t_dept dept WHERE dept.ceo IS NOT NULL);
注意:使用大表(emp、dept表)测试更加直观
-- 推荐
-- 按照集合查询
SELECT emp.*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t_dept dept ON emp.id = dept.ceo WHERE dept.id IS NULL;
也可以为ceo添加一个索引字段
结论:尽量不要使用NOT IN 或者 NOT EXISTS,用LEFT JOIN xxx ON xx = xx WHERE xx IS NULL替代
以下三种情况不走索引:
准备:
-- 删除现有索引
CALL proc_drop_index("atguigudb","emp");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 (age,deptid,`name`);
无过滤,不索引:
-- 没有使用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ORDER BY age,deptid;
-- 使用了索引:order by想使用索引,必须有过滤条件,索引才能生效,limit也可以看作是过滤条件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ORDER BY age,deptid LIMIT 10;
顺序错,不索引:
-- 排序使用了索引:
-- 注意:key_len = 5是where语句使用age索引的标记,order by语句使用索引不在key_len中体现。
-- order by语句如果没有使用索引,在extra中会出现using filesort。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deptid;
-- 排序使用了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deptid, `name`;
-- 排序没有使用索引:因为索引列中不存在empno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deptid, empno;
-- 排序没有使用索引:order by 后的排序条件的顺序,与索引顺序不一致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name`, deptid;
-- 排序没有使用索引:出现的顺序要和复合索引中的列的顺序一致!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id=45 ORDER BY age;
方向反,不索引:
-- 排序使用了索引:排序条件和索引一致,并方向相同,可以使用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deptid DESC, `name` DESC;
-- 没有使用索引:两个排序条件方向相反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deptid ASC, `name` DESC;
排序优化的目的是,去掉 Extra 中的 using filesort(手工排序)
准备:
-- 删除现有索引
CALL proc_drop_index("atguigudb","emp");
-- 这个例子结合 show profiles; 查看运行时间
SET profiling = 1;
需求:查询 年龄为30岁的,且员工编号小于101000的用户,按用户名称排序
测试1:很显然,type 是 ALL,即最坏的情况。Extra 里还出现了 Using filesort,也是最坏的情况。优化是必须的。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 =30 AND empno <101000 ORDER BY `name`;
-- 然后查看一下SQL的执行时间
性能测试:
优化思路: 尽量让where的过滤条件和排序使用上索引
step1: 我们建一个三个字段的组合索引可否?
CREATE INDEX idx_age_empno_name ON emp (age,empno,`name`);
最后的name索引没有用到,出现了Using filesort。原因是,因为empno是一个范围过滤,所以索引后面的字段不会再使用索引了。所以我们建一个3值索引是没有意义的
性能测试:
step2:那么我们先删掉这个索引:
DROP INDEX idx_age_empno_name ON emp;
为了去掉filesort我们可以把索引建成,也就是说empno 和name这个两个字段我只能二选其一。
CREATE INDEX idx_age_name ON emp(age,`name`);
这样我们优化掉了 using filesort。但是经过测试,性能反而下降
性能测试:
step3:如果我们选择那个范围过滤,而放弃排序上的索引呢?
DROP INDEX idx_age_name ON emp;
CREATE INDEX idx_age_empno ON emp(age,empno);
执行原始的sql语句,查看性能,结果竟然有 filesort的 sql 运行速度,超过了已经优化掉 filesort的 sql,而且快了好多倍。何故?
性能测试:
原因:所有的排序都是在条件过滤之后才执行的,所以,如果条件过滤掉大部分数据的话,剩下几百几千条数据进行排序其实并不是很消耗性能,即使索引优化了排序,但实际提升性能很有限。 相对的 empno<101000
这个条件,如果没有用到索引的话,要对几万条的数据进行扫描,这是非常消耗性能的,所以索引放在这个字段上性价比最高,是最优选择。
结论:当【范围条件】和【group by 或者 order by】的字段出现二选一时,优先观察条件字段的过滤数量,如果过滤的数据足够多,而需要排序的数据并不多时,优先把索引放在范围字段上。反之,亦然。
也可以将选择权交给MySQL:索引同时存在,mysql自动选择最优的方案:(对于这个例子,mysql选择idx_age_empno),但是,随着数据量的变化,选择的索引也会随之变化的。
如果排序没有使用索引,引起了filesort(手工排序),那么filesort有两种算法
双路排序(慢)
MySQL 4.1之前是使用双路排序,
字面意思就是两次扫描磁盘
,最终得到数据。
首先,根据行指针从磁盘
取排序字段
,在buffer进行排序。
再按照排序字段的顺序从磁盘
取其他字段
。
取一批数据,要对磁盘进行两次扫描。
众所周知,IO是很耗时的,所以在mysql4.1之后,出现了第二种改进的算法,就是单路排序。
单路排序(快)
从磁盘读取查询需要的所有字段
,按照order by列在buffer对它们进行排序。
然后扫描排序后的列表进行输出。
它的效率更快一些,因为只读取一次磁盘
,避免了第二次读取数据。并且把随机IO变成了顺序IO
。但是它会使用更多的空间
, 因为它把每一行都保存在内存中了。
结论及引申出的问题
sort_buffer_size
的容量,导致每次只能取sort_buffer_size
容量大小的数据,进行排序(创建tmp文件,多路合并),排完再取sort_buffer容量大小,再排……从而多次I/O。单路本来想省一次I/O操作,反而导致了大量的I/O操作,反而得不偿失。
优化策略
减少select 后面的查询的字段:
Order by时select * 是一个大忌
。查询字段过多会占用sort_buffer_size的容量。
增大sort_buffer_size参数的设置:
当然,要根据系统的能力去提高,因为这个参数是针对每个进程(connection)的 1M-8M之间调整。 MySQL8.0,InnoDB存储引擎默认值是1048576字节,1MB。
SHOW VARIABLES LIKE '%sort_buffer_size%'; --默认1MB
增大max_length_for_sort_data参数的设置:
MySQL根据max_length_for_sort_data变量来确定使用哪种算法,默认值是4096字节,如果需要返回的列的总长度大于max_length_for_sort_data,使用双路排序算法,否则使用单路排序算法。但是如果设的太高,数据总容量超出sort_buffer_size的概率就增大,明显症状是高的磁盘I/O活动和低的处理器使用率。1024-8192之间调整。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length_for_sort_data%'; --默认4K
举例:
1、如果数据总量很小(单路一次就可以读取所有数据),单条记录大小很大(大于4K,默认会使用双路排序),此时,可以增加max_length_for_sort_data的值,增加sort_buffer_size的值,让服务器默认使用单路排序。
2、如果数据总量很大(单路很多次IO才可以),单条记录大小很小(小于4K,默认会使用单路排序),此时,可以减小max_length_for_sort_data的值,让服务器默认使用双路排序。
group by 使用索引的原则几乎跟order by一致
。但是group by 即使没有过滤条件用到索引,也可以直接使用索引(Order By 必须有过滤条件才能使用上索引)总结
- 禁止使用select *,禁止查询与业务无关字段
- 尽量利用覆盖索引
一种日志记录,查看哪些SQL超出了我们的最大忍耐时间值。
默认情况下,MySQL数据库没有开启慢查询日志,需要我们手动来设置这个参数。当然,如果不是调优需要的话,一般不建议启动该参数,因为开启慢查询日志会或多或少带来一定的性能影响。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1;
然后我们再来查看下慢查询日志是否开启,以及慢查询日志文件的位置: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 查看值:默认10秒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0.1; -- 设置一个比较短的时间,便于测试
注意:
执行耗时sql:
SELECT * from emp;
SELECT * FROM emp;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id > 1;
查询慢查询记录数: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Slow_queries%';
查询日志:
#退出mysql容器
quit
#查看慢查询日志
cat -n /var/lib/mysql/d7b5e8f7503e-slow.log
mysqldumpslow:
在生产环境中,如果要手工分析日志,查找、分析SQL,显然是个体力活,MySQL提供了日志分析工具mysqldumpslow。
注意:默认情况下,传统rpm方式安装的MySQL环境自带mysqldumpslow工具,直接使用即可。docker下安装的MySQL环境没有mysqldumpslow工具。
退出mysql命令行,执行以下命令:
-- 查看mysqldumpslow的帮助信息
mysqldumpslow --help
-- 工作常用参考
-- 1.得到返回记录集最多的10个SQL
mysqldumpslow -s r -t 10 /var/lib/mysql/atguigu-slow.log
-- 2.得到访问次数最多的10个SQL
mysqldumpslow -s c -t 10 /var/lib/mysql/atguigu-slow.log
-- 3.得到按照时间排序的前10条里面含有左连接的查询语句
mysqldumpslow -s t -t 10 -g "left join" /var/lib/mysql/atguigu-slow.log
-- 4.另外建议在使用这些命令时结合 | 和more 使用 ,否则语句过多有可能出现爆屏情况
mysqldumpslow -s r -t 10 /var/lib/mysql/atguigu-slow.log | more
-a: 不将数字抽象成N,字符串抽象成S
-s: 是表示按照何种方式排序;
c: sql语句的访问次数
l: 锁定时间
r: 返回数据记录集的总数量
t: 查询时间
al:平均锁定时间
ar:平均返回记录数
at:平均查询时间
-t: 即为返回前面多少条的数据;
-g: 后边搭配一个正则匹配模式,大小写不敏感的;
将一段查询sql封装为一个虚拟的表。
这个虚拟表只保存了sql逻辑,不会保存任何查询结果。
封装复杂sql语句,提高复用性
逻辑放在数据库上面,更新不需要发布程序,面对频繁的需求变更更灵活
共用查询结果
报表
-- 语法
CREAT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
-- 例如:求所有人物对应的掌门名称
CREATE VIEW v_ceo AS
SELECT emp.name, ceo.name AS ceoname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t_dept dept ON emp.deptid = dept.id
LEFT JOIN t_emp ceo ON dept.ceo = ceo.id;
查询
-- 语法
SELECT * FROM view_name;
-- 例如:
SELECT * FROM v_ceo;
更新
-- 语法
CREATE OR REPLAC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
-- 建议直接删除重新创建
删除
DROP VIEW view_name;
-- 例如:
DROP VIEW v_ceo;
手机扫一扫
移动阅读更方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