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IMU为主,其他传感器(多为磁力计、高度计、气压计、压力传感器、肌肉电传感器等)为辅的行人导航研究中,主要有两种方案(这里忽略SLAM、激光雷达之类的,)。一个是基于航迹推移的方案(SHS,step-and-heading systems),另一个是基于惯性积分的方案(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个人研究的技术方向属于后者(INS),所以后面将会着重介绍后者的技术细节。
也就是常见的航迹推移算法(PDR,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根据计算出来的步长和航向,通过三角函数关系递推下一步的位置。所以该方案的核心就是求步长和航向,同时也是该算法的两个主要误差来源。求步长有诸多步长估计模型,比如Weinberg模型[1]
\[l=k \times (a_{max}-a_{min})^{1/4}
\]
或者Scarlet模型[2]
\[l=k \times \cfrac{\cfrac{\sum_{i=1}^Na_i}{N}-a_{min}}{a_{max}-a_{min}}
\]
等等,详细细节可自行了解。但是无论使用哪一个步长模型,这里面的参数(比如k)都跟个体参数(步频、步长、腿长等)的不同而不同,即需要对人体进行运动学建模,这也是这种模型最大的一个弊端(个人觉得)[3]。
关于航向修正放在后面(INS)一起总结,因为无论是SHS,还是INS,航向漂移都是两者的痛点。
基于惯性递推的技术方案,给出常见的递推公式[4]便一目了然。
\[p_k^n=p_{n-1}^n+v_{k-1}^n\Delta T \\
v_k^n = v_{k-1}^n+\{R(q_{k-1})f^b + g^n\}\Delta T \\
q_{b,k}^n = \Omega(\omega_k \Delta t)q_{b,k-1}^n
\]
其中\(n\)、\(b\)分别表示导航坐标系和载体坐标系,\(p\)、\(v\)、\(q\)分别表示位置、速度、姿态四元数(对应欧拉角,俯仰角pitch、滚转角raw、航向角yaw)。这里是一个简化后的模型,忽略了地球自转、经纬度等因素的影响,因为这些因素对低精度的惯性器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具体细节可以参考文献[7],这里不再展开。
零速修正
航向修正
下面所讲的内容是个人所经历的,也是本文的重点。如果看惯性导航参考书[5]的话,你一般都会看到复杂的推导,容易搞蒙,尤其是涉及到坐标系的转换关系,除非死磕硬骨头才能拿下。其实有一本不错的讲义[8],本人的大多数困惑都能从上边找到答案。
姿态更新
\[C_{b(k)}^{n(k)}=C_{n(k-1)}^{n(k)}C_{i(k-1)}^{n(k-1)}C_{b(k-1)}^{i(k-1)}C_{b(k)}^{b(k-1)}=C_{n(k-1)}^{n(k)}C_{b(k-1)}^{n(k-1)}C_{b(k)}^{b(k-1)}
\]
其中,\(C_{b(k)}^{b(k-1)}\) 表示以i
系作为参考基准,b
系从 \(t_{k-1}\) 时刻到 \(t_{k}\) 时刻的旋转变化,\(C_{b(k)}^{b(k-1)}\) 由角速度 \(w_{ib}^b\) 确定;\(C_{n(k)}^{n(k-1)}\) 表示以i
系作为参考基准,n
系从 \(t_{k-1}\) 时刻到 \(t_{k}\) 时刻的旋转变化,\(C_{n(k-1)}^{n(k)}\) 由计算角速度 \(-w_{in}^n\) 确定;\(C_{n(k-1)}^{n(k-1)}\) 和 \(C_{b(k)}^{n(k)}\) 分别表示 \(t_{k-1}\) 和 \(t_{k}\) 时刻的捷联姿态矩阵。通常在导航更新周期 \([t_{k-1},t_k]\) 内,可认为速度和位置引起的 \(w_{in}^n\) 计算角速度很小,即可视为常值[8];通常在更新周期 \([t_{k-1},t_k]\) 内,导航系的变化很缓慢,所以 \(C_{n(k-1)}^{n(k)} \approx I_{3 \times 3}\)[5]。从这个角度应该能更好的理解坐标系之间的变化关系。
用四元数表示为:
\[Q(t_k) = Q(t_{k-1})\bigotimes q(\omega_k \Delta t) \\
q(\omega_k \Delta t) = cos\cfrac{\phi}{2} + \cfrac{\overrightarrow{\phi}}{\phi}sin\cfrac{\phi}{2}
\]
其中 \(Q\) 为四元数,表示载体的姿态,\(\phi\) 是旋转矢量 \(\overrightarrow{\phi}\) 的模长,四元数、旋转矢量、旋转矩阵可以互相转换。这里所写的形式和之前的递推公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一个是四元数的左乘,一个是四元数的右乘。为什么四元数需要结合旋转向量使用,就是弥补各自的缺点(建议看书,这里面存在一个理论推导)。
速度更新
位置更新
\[p_k^n=p_{n-1}^n+v_{k-1}^n\Delta T \\
v_k^n = v_{k-1}^n+\{R(q_{k-1})f^b + g^n\}\Delta T \\
q_{b,k}^n = \Omega(\omega_k \Delta t)q_{b,k-1}^n
\]
def nav_eq(self, xin, imu, qin, dt):
# imu[0:3] acc 加速度
# imu[3:6] gyro 角速度
# imu[6:9] attitude 航向
# update Quaternions
x_out = np.copy (xin) # initialize the output
# 这里是求 omega,即 wt 的
omega = np.array ([[0, -imu[3], -imu[4], -imu[5]],
[imu[3], 0, imu[5], -imu[4]],
[imu[4], -imu[5], 0, imu[3]],
[imu[5], imu[4], -imu[3], 0]])
# 求角速度的二范数,即模长
# qout输出旋转矩阵 $\Omega$
# 定时增量法,四元数微分方程的毕卡求解法,四元数的更新为了避免其自身的不可交换误差,会先计算旋转矢量,利用旋转矢量更新四元数,具体参考文献[8]
norm_w = LA.norm (imu[3:6])
if (norm_w * dt != 0):
q_out = (np.cos (dt * norm_w / 2) * np.identity (4) + (1 / (norm_w)) * np.sin (dt * norm_w / 2) * omega).dot (qin)
else:
q_out = qin
attitude = quat2euler (q_out, 'sxyz') # update euler angles
x_out[6:9] = attitude
Rot_out = quat2mat (q_out) # 将更新后的四元数转换成旋转矩阵
acc_n = Rot_out.dot (imu[0:3]) # 对所测的加速度进行坐标变换
acc_n = acc_n + np.array ([0, 0, self.config["g"]]) # 剔除重力影响
x_out[3:6] += dt * acc_n # 速度更新
x_out[0:3] += dt * x_out[3:6] + 0.5 * np.power (dt, 2) * acc_n # 位置更新
return x_out, q_out, Rot_out
在此感谢大佬的开源pyshoe。如果是小白,强烈推荐这个开源,因为其还有对标论文,可以便看边上手。同时还需要感谢大佬实验室OpenSHOE。这两个开源项目给我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飞跃,在此重重感谢。
关于IMU的行人导航技术,还有很多研究的热点,比如初始校准、高程问题、航向问题、多运动模型的问题等等。以上只是个人的理解,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佬尽管之处,虚心请教。欢迎各位同学留言,互相学习、探讨。
[1] Weinberg H. Using the ADXL202 in pedometer and personal navigation applications[J].
[2] Scarlett J.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pedometers using a single accelerometer[J].
[3] 潘献飞, 穆华, 胡小平. 单兵自主导航技术发展综述[J].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18, 5(1):11.
[4] Wagstaff B , Peretroukhin V , Kelly J . Robust Data-Driven Zero-Velocity Detection for Foot-Mounted Inertial Navigation[J]. IEEE Sensors Journal, 2019, PP(99):1-1.
[5] 秦永元. 惯性导航.第2版[M]. 科学出版社, 2014.
[6] Wahlstrm J , Skog I . Fifteen Years of Progress at Zero Velocity: A Review[J]. 2020.
[7] Muhammad I , Kuk C , Seung-Ho B , et al. Drift Reduction in Pedestrian Navigation System by Exploiting Motion Constraints and Magnetic Field[J]. Sensors (Basel, Switzerland), 2016, 16(9).
[8] 捷联惯导算法与组合导航原理讲义. 严恭敏,翁浚 编著.
手机扫一扫
移动阅读更方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